前不久一则新闻上了热搜,6岁女童遭13岁男孩侵犯,而且是从2018年开始,已经遭遇多次性侵。看了让人内心为之阵痛。女孩是单亲家庭,母亲一直未察觉女孩有什么变化。而男孩母亲把孩子犯的错误归咎于学校的生理课,目前,双方仍因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而争执不下。
虽说这件事两个孩子都是受害者,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女孩受的伤害一定要比男孩要多得多。当我们无法改变女儿周围的一切,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女儿,教会她怎么保护自己。下面这4方面16个字,父母最好牢记于心:
预防为先
当孩子有性别意识的时候,家长们,尤其是家中同性家庭成员,就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孩子,身体的哪些部位是绝对不能让别人碰的,哪怕是令人尊敬的老师都是坚决不允许的。并且多说一步“如果有人拿糖果或者是玩具给你,让你把衣服脱了,也是不可以的。这种人都是坏蛋!”家长要把最坏的可能性都告诉孩子,让女儿们在思想意识上就已经敲响了警钟,真遇到事能够提高警惕。

同时,要明确告诉女儿:“如果今天有人碰了你的身体,让你觉得不舒服了,回家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,爸爸妈妈会保护你!”当孩子问到有关性方面的问题时,家长也无须避重就轻地敷衍过去,更不能斥责孩子。
紧密观察
不少新闻中曝光被性侵的女童,大多身处单亲家庭,或是留守儿童。这说明了,当女孩被侵犯了,这种难堪与痛苦是羞于与家人说起的,只能靠监护人时刻观察孩子是否有异样来发现。
在小说《悲伤逆流成河》中女主人公易遥发现自己得了疣病,怕被人说自己私生活不检点,哪怕这不是事实,她都不敢和母亲提,母亲长期忙于“工作”对女儿疏于关怀,最后易遥只能自己偷偷地去“黑心医院”看病,最终耽误治疗。如果上面新闻中,6岁女童的母亲经常观察了解自己的女儿,那么在女儿受到侵犯的开始,母亲就可以察觉到孩子走路有异样,下身疼痛。而不是看到男孩的母亲打骂儿子,才从女儿口中得知。

留心童言
孩子在小的时候,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弱,对于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能确切地告诉家人,只能说出自己的心理活动,“害怕”“恐惧”“难受”。作为家长,一定要把孩子的负面情绪放在心上,仔细观察孩子出现这些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。
网上曾经流传一个故事,说的是女儿总说自己放学回家的路上有“鬼”跟着,很害怕。妈妈不以为意,而爸爸加以警醒,趁女儿放学时紧跟其后,一查究竟。没想到,发现竟然有个男人一直跟着女儿放学回家,那个黑色的影子就是女儿口中的“鬼”。试想,如果爸爸没有将孩子的话放在心上,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。

帮助忘记
电视剧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中,明兰的母亲临死前留给明兰的遗言就是“活下来”。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保证高枕无忧,一世平安。万一哪一天真有“大祸”降临下来,那么身为家长,不要自责或是责怪孩子,也无须从此把女儿“圈养”起来,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。
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尽可能地忘记这些不愉快,让女儿走出这件事带来的阴影和不安,帮助她慢慢回归正常生活。相比人世间所有的痛苦,生命比所有不愉快遭遇都来得重要。

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,是爸爸的小情人。每一对父母都想时刻护着女儿,但现实如此,只能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让女儿学会保护自己才是王道。